在刚刚落幕的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二届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态学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中,生环学院2022级生态学本科班童皓同学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表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含金量最高的A类奖学金(全国仅10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童皓个人学术能力的肯定,也是其在温州大学生环学院三年学习厚积薄发的缩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优秀学子的探索之路吧!

厚植沃土:专业平台筑基科研兴趣
谈及在华东师大夏令营脱颖而出的关键,童皓将目光投向了学院为其成长提供的丰富资源和实践平台。“从大一开始,学院就安排了结对学业导师,我先后加入了秦文莉老师和肖鹏老师的课题组,较早就开始接触水生态相关的科研项目与实验,”童皓分享道,“这些科研实践,为我后续深入理解水生生物与水域生态打下了重要基础。”他特别强调了学院开设的水域生态学实地实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对水生态产生了浓厚的、持续的兴趣,这是我在夏令营各个环节中能够自信展示、积极交流的核心动力。”

师者引路:鼓励探索与突破的勇气
面对汇聚全国英才的顶尖学术平台,童皓坦言也曾感受到压力。但学院老师们持续的鼓励和支持,成为他坚定前行的力量源泉。“学院老师们经常鼓励我们‘走出去’,多参加高水平的学术活动,”童皓回忆道,“他们教导我们,参与的价值远不止于结果,更在于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的过程。——老师们的这些话深深影响了我。”他认为,这种强调跳出舒适区、勇于尝试的理念,是学院育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塑造了他敢于挑战、积极进取的态度。

夏令营淬炼:挑战下的收获与未来蓝图
夏令营中,童皓通过专家讲座、实地考察与学术交流深化了专业认知。而最大的挑战来自闭营前的“学术快报”环节,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清晰呈现论文核心内容并精准答辩。“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反复演练,不断优化表达的简洁性和逻辑性,”童皓说。最终,他的沉稳表现赢得了认可,成功获得A类奖学金。这份荣誉,为其未来继续在水生态领域深造(如后续报考华东师大等高校研究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增添了显著竞争力。
展望未来,童皓目标明确:“这次经历收获远超预期,是宝贵的财富,更是激励。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在生态学领域,特别是水生态研究方向读研深造,始终保持这份热爱,并为之不懈奋斗!”
经验之谈:致学弟学妹的成长建议
作为“过来人”,童皓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真诚而实用的建议:在专业学习方面,扎实的根基是应对挑战的底气,平时要多积累专业知识。在科研竞赛方面,早入课题组,多与指导老师交流,积极争取参与科研项目及学科竞赛。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锻炼,能力提升比获奖更重要。在学业困惑方面,可以主动请教老师和直系学长学姐,他们的经验能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帮助。

童皓的优秀并非一蹴而就。在温大的三年里,他全面发展,获得了诸多荣誉(以下为部分):
2022-2024学年 温州大学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两次)
2023-2024学年 浙江省政府奖学金
2023-2024学年 温州大学学习标兵
2023年9月 第六届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校赛二等奖
2023年11月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温州分赛区志愿者“每日之星”
2024年6月 第九届“LSCAT”杯浙江省笔译大赛三等奖
2024年11月 参与发表SCI二区论文一篇
2024年12月 《农药四氟甲醚菊酯的生态效应——以带斑光唇鱼为例》校级大创项目负责人
2022-2024学年累积校级通报表扬5次
从温大课堂到全国学术舞台,童皓的成长诠释了兴趣驱动、实践筑基、敢为人先的成才路径。生环学院积极实施“双向百分百”(100%教师参与创新教学指导、100%学生参与创新学习实践)与“四早计划”(早接触科研前沿、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开课题),构建了理论实践融合、视野能力并重的培养生态,持续助力学子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征程中绽放光芒。童皓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荣光,更是激励后来者的灯塔,照亮更多生环学子在探索生命奥秘、守护绿水青山的征程上,勇毅前行,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