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班级、各同学: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组织举办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目的
通过科技竞赛,引导大学生关注热点环境与生态问题,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态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培养后备力量。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温州大学教务处
承办单位: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竞赛组委会:
主 任:罗建利、郑向勇
副主任:赵燕、陈斌斌、周领
成 员:柯强、许好好、朱伟强、周啸鸣
三、竞赛内容与要求
(一)竞赛主题与赛道
1.本届大赛主题为“绿色低碳,数智赋能”。
2.本届竞赛设置自主赛道和需求赛道。自主赛道由参赛队伍根据竞赛主题自拟题目参赛;需求赛道围绕竞赛主题面向社会和企业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竞赛题目,参赛队从指定竞赛题目中选题参赛。本届竞赛需求赛道将设置以下领域:(1)大气污染治理,(2)水生态治理,(3)土壤质量提升,(4)新污染物监测治理,(5)废弃物资源化利用,(6)环境风险智能预警,(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8)生态产品价值实现,(9)污染物快速检测,(10)固碳减排技术研发 具体赛题详见附件1。
(二)竞赛内容
自主赛道参赛作品分为科技实验作品、科技理念作品和科技实物作品三类,作品内容应重点围绕本届竞赛主题。
1.科技实验作品应密切围绕大赛主题的相关科学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开展研究或野外调查工作,获得实验或调查结果,形成论文提交;
2.科技理念作品应是围绕大赛主题的一种创意、理念、产品的设计,可以论文(报告)的形式(须含设计图)提交;
3.科技实物作品应是体现大赛主题的发明制造或者计算机软件作品,必须以论文(报告)提交,同时需附上实物(软件)的照片或者视频等附件材料,现场答辩时最好呈现实物。
需求赛道参赛作品不分作品类型。
(三)作品要求
1.立项报告
包括研究综述和竞赛设计。
研究综述:紧密围绕参赛队竞赛内容,阐述相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要求内容切题、信息准确、写作规范,不需要英文摘要;须附上相关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中文文献不需要翻译;全文字数2000-6000字(参考文献不计算在内),具体格式见附件2。
竞赛设计:应包括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实验方案、技术路线、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等。竞赛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规范性,具体格式见附件3。
竞赛要求每个作品网上提交研究综述和竞赛设计一份。
2.论文(报告)
所有参赛作品最后均需提交论文(报告)。竞赛论文(报告)提交需填写封面,详见附件4。如因封面信息填写有误或未填写而影响最终网评成绩,由参赛队伍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论文(报告)应包括标题、中文摘要(不需要英文摘要)、正文、图表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中文文献不要求翻译成英文)。其中,科技实验类作品论文正文应包括实验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应用前景展望;理念类和实物类的报告正文应包括设计制作方案、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理念设计结果、作品实物或模型照片、创新特色、预计应用前景等。论文(报告)(不包括封面及参考文献)不超过6页。理念类的设计图纸、实物类的实物模型等电子化材料可以附件形式在竞赛网站上提交。
论文(报告)格式严格参照《环境科学学报》最新版论文的格式,采用word2007及以上版本编排,页面的要求如下:A4,页面不分栏,页边距左右各2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正文5号宋体,1.5倍行距,摘要及图表标题小5号。不要设置页眉,页码位于页面底部居中。
论文(报告)格式和页数不符合要求将不予送审。
3.作品完成过程及记录
各参赛队务必做到尊重事实,认真记录,保证实验记录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本届竞赛初赛过程中不要求上传作品的实验记录,但需如实保存完整的实验记录,必要时供专家评阅。
特别提醒注意:研究综述、竞赛设计、论文(报告)等材料提交后不可修改,请各参赛队确认无误后再提交。所有上传资料中均不能出现参赛队伍信息,包括校名、队名、学生及老师等相关信息,一旦出现均作违规处理,后果自负。此外,凡是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一经查实,取消涉事队伍的指导老师与团队成员三年内的参赛资格。
四、参赛条件及方式
(一)参赛条件
1.参赛对象:
(1)自主赛道: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含高职高专)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
(2)需求赛道: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含高职高专)全日制在校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2.参赛名额:各单位自主赛道(本科生)参赛队伍数量不超过 30 支(含),本科生参赛队伍总数(自主赛道+需求赛道)不超过 50 支(含),研究生队伍不限项;每支参赛队伍应有 3-5名队员。
3.指导老师:须为参赛队所在单位的正式在岗教师,每队可聘 1-2 名指导老师。
4.校级管理员(领队):各高校校级管理员(领队)1 人,负责竞赛活动各项事宜。
5.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参加本届竞赛:
(1)曾在本竞赛中获奖的参赛作品
(2)存在弄虚作假的参赛作品
(二)参赛方式
1.报名与初赛
大赛按照团队形式报名,每个团队可申报一项参赛作品。参赛队伍需登录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网站(http://www.zjceesti.com/)在线填写报名信息,经大赛组委会审核通过之后,完成大赛的报名。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初赛,筛选推荐参加复赛的作品。
2.复赛
各高校应按大赛通知要求积极组织队伍准备作品参赛,对作品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提交作品。所有入围省赛的参赛作品经过网络专家匿名评审,遴选出参加决赛的作品。
3.决赛
根据不同赛道采取合适的决赛形式。各参赛队对参赛作品进行口头答辩,采用队员自我陈述和专家提问两种形式相结合。最终竞赛成绩由复赛网评成绩和决赛答辩成绩两部分组成。
五、大赛日程安排
(一)报名阶段
2025年6月6日至2025年8月31日:参赛队须在竞赛网站上进行注册和参赛报名。
(二)校赛材料提交
从报名之日起至2025年9月15日:各参赛队按要求在(https://pan.wzu.edu.cn/collab/f5a6b29ff5428cb19dd2386e0b49d811?link_type=link-external)上传研究综述、竞赛设计和论文(报告)等参赛材料。备注:本届竞赛不要求上传论文(报告)的实验记录,需如实保存完整的实验记录,必要时供专家评阅。
(三)形式审查阶段
2025年9月15日至9月20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主要评价内容:研究综述、竞赛设计和论文(报告)。评选结束后立即公布结果,根据评选成绩由高到低选取本专科生组别前30名入围省赛。
注:研究生组别不占学校省赛推荐名额且不限数量。
(四)省赛阶段
推荐省赛项目于2025年9月30日前在竞赛平台上传相关材料。省赛通知详见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网https://www.zjcontest.cn/newsdetail?id=3176
六、校赛奖项设置
根据校赛的评选成绩分组别设一、二、三等奖,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0%、20%和30%。
七、竞赛网址及联系方式
竞赛网址∶http://www.zjceesti.com/
校赛交流群(QQ)∶710527241
校赛联系人:柯老师 13758725100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202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