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教育部办公厅组织开展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我校9个团队入选省级专项行动团队。
学校开设“强国行”专栏,集中展示各团队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领域的先进经验与典型做法,充分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系第二党支部为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党支部依托温州大学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系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建设。支部教师团队拥有国家级人才5名,省级人才4名,多位老师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自成立以来,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所在国地中心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己任,锚定突破国家水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关键技术,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目标,持续产出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在国家重大任务和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支部教师团队中1人入选日本工程院院士并获浙江省“西湖友谊奖”。支部全面落实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任务目标,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保障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成效。

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纲领,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利用学科交叉优势,举办“强国行”专项行动暨校企携手“红色治水”推进会,扩展“生态环保党建联盟”,吸纳包括温州市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行业骨干企业和单位,聘请10余名来自联盟单位及相关企业的资深负责人担任学院的人才培养企业导师,选择12名骨干党员教师深入企业一线,累计促成了价值近1000万元的校企合作项目签约落地,项目涉及水生态环境的精密监测、新型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关键领域,促进区域生态环保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温州乃至更广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和人才支撑。

党支部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党建思政的引领作用,通过建立“党建引领+教育服务”工作机制,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教育服务深度融合,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专业优势,怀揣服务地方的赤诚之心,带领学生团队,累计组织了200余人次服务队伍,深入温州及周边地区的城乡基层、工业园区和自然保护地,扎实开展了100余次形式多样的实践调研,针对水体保护、湿地管理、生物多样性现状等具体问题,提供了超过70次的科技文化指导服务,以及30余次专项技术培训,形成了超过50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地方决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同时有效提升了地方环保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在温州三垟湿地和舟山岱山岛的实地调研中,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亲身参与水样采集、物种鉴定和数据分析,直面生态保护的现实挑战,极大地锻炼了专业技能,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

支部依托深厚的学科积累,在水生态环境监测修复和两栖爬行类生物多样性保护两大特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支部教师团队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内外项目200余项,获标志性奖项20余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30余项和国内专利70余项,成果转化应用10项。支部构建了广泛的合作网络,与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交上海航道局等20余家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完成多项关键科研与应用项目。团队对杭州千岛湖、温州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三垟湿地、莆田东圳水库、嘉兴南湖、建德富春江等10余个湖泊水库开展100余次系统性的水质与藻类监测,保障温州600万居民饮用水安全及杭州、嘉兴超1000万人口用水需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深入舟山市岱山岛、温州洞头区、衢州市常山县等5地,开展两栖爬行类动物生态调查,为区域物种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尤为突出的是,支部团队自主研发的“温大碧晟II号蓝藻水华治理船”及其蓝藻水华精准防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在杭州亚运会龙舟竞赛水域成功应用,确保水质清澈,获国内外广泛赞誉,为我国湖泊水库藻华治理提供高效、环保、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彰显党建与科技融合赋能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

实践育人始终是支部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支部精心设计并实施了贯穿科研与社会服务全过程的实践育人体系。组织学生深度参与100余次基层调研和70余次科技服务活动,在党员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得以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在温州珊溪水库的水质监测项目中,学生们全程参与水样采集、实验室藻类鉴定与计数分析,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校企合作项目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12名派驻企业的党员教师不仅承担技术研发任务,更将学生团队带入项目一线,让他们在参与近1000万元级别的实际工程项目中锻炼成长,提升技术应用、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真刀真枪”的实践锻炼效果显著,支部党员团队指导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共斩获了包括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第十六届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以及第六、七届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在内的6项重要奖项。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支部实践育人成效的集中体现,充分证明了通过科研实践和创新训练,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得到了全面提升,为我国生态环保事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系第二党支部在“强国行”活动中,以高质量党建为引擎,深度融合生态学专业优势,通过系统化的党建联建、广泛的教育服务、前沿的科技赋能和扎实的实践育人,不仅在科研创新和服务地方上取得了丰硕的量化成果,更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