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乐清市仙溪镇第一小学会议室内暖意融融,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庄兴忠、校团委书记杨鹏等一行,赴乐清市仙溪镇慰问 “文达清源” 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并与仙溪镇党委副书记叶泉、仙溪镇第一小学校长干建平等开展座谈交流。座谈会由生环学院党委副书记周领主持。
座谈会召开前,庄书记一行首先走进教室,现场观摩了实践队员为当地学生讲授的 “春泥生态课堂”。实践队员以 “环保袋制作” 为主题,通过亲手制作和互动问答,引导孩子们观察环境、识别垃圾分类,生动讲解水资源保护知识。庄书记一行在教室,仔细观察队员的授课方式、课堂互动及孩子们的参与状态,不时点头肯定。

座谈会伊始,干建平校长代表仙溪镇第一小学致欢迎辞,对温州大学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 “文达清源” 实践队为当地带来的生态环保实践与教育服务表示衷心感谢。
随后,实践队指导教师陈瑞鑫详细介绍了团队情况。他提到,自 2015 年成立以来,“文达清源” 始终坚守 “服务社会、锻炼自我、践行使命” 的初心,列举十余年间斩获各项荣誉。并提出本次在仙溪镇的社会实践以开展 “清源实验室”“无废乡村 计划”和“春泥生态课堂” 三大品牌项目为主,推进水质监测、垃圾分类推广、环保科普等工作。
实践队队员在汇报实践感悟时,分享了诸多动人瞬间:在 “春泥生态课堂” 给留守儿童递上糖果时,孩子们眼里闪烁的惊喜光芒;向村民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后,老奶奶拉着队员的手说 “现在终于弄明白了” 的欣慰神情;从最初面对村民提问时的紧张,到如今能熟练完成课堂教学的成长蜕变…… 这些细节让在场人员深切感受到实践队的付出与收获。

庄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对实践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寄予厚望。他指出,"文达清源"实践队是温州大学依托生态学等优势学科服务社会的重要实践载体,学科建设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若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则难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他强调,队员们要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真本领,以问题为导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谈及教育与实践的意义,庄书记提到,实践队两周的陪伴或许会成为留守儿童一生难忘的记忆,“我们要思考在这段时光里,给孩子们播下怎样的种子。” 他认为,优质教育应走向乡村,解决教育均衡与师资不足问题,而从事乡村教育需要情怀,希望队员们在实践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实现自我成长与社会服务的双向赋能。

此次座谈会为实践队注入强大动力。队员们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持续深耕仙溪镇生态实践,用专业能力助力乡村发展,让环保理念扎根乡土,让青春力量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