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捕咯!!”吆喝声伴随着一阵欢快的锣鼓声后,岸边早已摩拳擦掌的同学们瞬间沸腾,如潮水般轰地冲入明心湖欢呼声、笑声与鱼儿跃出水面的扑腾声交织在一起,连路过的师生都被这热闹非凡的阵势吸引驻足——原来,这是温州大学第三届捕鱼节暨劳动教育课的火热现场。




活动当日的明心湖,宛如被按下“欢乐开关”。全校各学院的师生们早早集结,脚穿溯溪鞋,手持抄网,眼神里满是对“捕鱼大战”的期待。下水后,同学们迅速进入状态:有的三两成群,默契配合围堵逃窜的鱼儿,一人负责惊扰、两人负责拦截,分工明确;有的则独自寻觅,凭借敏捷的身手紧盯水面波纹,待鱼儿现身便迅速出手,将活蹦乱跳的“战利品”收入网中。“诶诶诶,这是草鱼吧,我都快举不动了!”一位同学捧起手中的鱼儿,脸上的笑容灿烂夺目,丰收的喜悦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老师们也褪去课堂上的严肃,挽起裤脚加入捕鱼队伍,与学生们一同追逐、欢笑,师生间的互动让明心湖畔的氛围愈发热烈。




这场热闹的捕鱼活动,并非临时兴起的狂欢,而是学校精心筹备的劳动教育实践。据悉,本次捕鱼节吸引29支队伍近300人参与,收获涵盖草鱼、鲫鱼、包头鱼等多个品种的鱼类超100斤。这些鲜活的鱼儿,不仅是师生们劳动成果的直接体现,更成为明心湖良好生态环境的“活名片”——而这背后,离不开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多年来的科研治水努力。学院以明心湖为劳动教育与科研实践基地,持续开展水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种植苦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净化水质,科学投放鱼苗维持生态平衡,逐步构建起完善的水生态循环体系。

捕鱼的欢乐落幕,劳动教育的探索并未停止。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待明心湖底晾晒几日、水质稳定后,将组织同学们开展水草种植活动。届时,大家将亲手把培育好的水草幼苗栽入湖底,在实践中学习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生态功能,直观感受“种草护水”对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劳动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表示,从科研治水改善水质,到亲手捕鱼体验丰收,再到种植水草维护生态,每一个环节都是劳动教育的生动载体,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提升社会责任感。
更让师生们惊喜的是,捕鱼节的“劳动红利”还延伸到了餐桌。活动第二天,学校食堂将特意开设免费鱼宴窗口。厨师们将师生捕获的鲜鱼精心烹制,一道道美味佳肴不仅满足了味蕾,更让大家在品尝中回味捕鱼时的欢乐场景,深刻体会“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

温州大学第三届捕鱼节的成功举办,让明心湖成为劳动教育的生动课堂,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活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劳动育人”的理念,设计更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助力培养更多兼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让劳动之花在校园里绽放出更丰硕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