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生环学院师生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来源: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日期:2025-11-07浏览量:

        10月28日下午,生环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会。学院党委书记李祖祥主持会议,学院党委委员、全体院领导、专职组织员参加会议。

学习会的第一项议程由李祖祥同志负责领学全会精神。他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主要精神,详细解读了全会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战略部署以及具体的目标任务,特别强调了这些内容的核心要义和深远意义。他紧密结合学院当前的工作实际,深入分析了全会精神对学院各项工作的指导作用,强调要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全体师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院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分享交流环节,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领结合分管工作分享学习体会,他表示要把全会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贯穿纪检工作,强化政治监督,筑牢纪律防线,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党委委员林国栋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学科发展,谈了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院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具体行动的方法,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强有组织科研,服务绿色发展。

李祖祥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次学习会的成效,并就下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二要紧密结合学院中心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三要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全会精神在学院落地见效。



会议还专题部署了师生党支部、党员层面学习工作安排。随后一周,全院师生党员围绕全会精神,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学习研讨,热议全会胜利召开。全体师生一致表态,将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以坚定的决心和昂扬的斗志,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奋力展现新的精神风貌。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李祖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开启“十五五”新征程的关键会议,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宣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学习全会精神,备受鼓舞,深感使命在肩。学院将把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悟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把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办学治院全过程,不断完善学院内部治理体系、提升科学管理服务水平、激发教师人才队伍活力,推进有组织教学科研工作,以学院改革创新的新担当、新成效支撑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大局,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周领

学院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我们将以更高站位系统谋划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重点强化生态文明教育,致力于培养具备生态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专业人才。同时聚焦生态环保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深化跨学科协同创新,力求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地方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陈斌斌

高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社会需求,应当持续、稳定地为区域培养、输送人才,并适时地做出专业调整,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强调,要“加大海洋开发与保护”,这也为专业优化指明了方向。学院将坚持智能化、绿色化、整合化的专业建设策略,紧跟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应对新时期的人才需求,做好专业优化调整,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委员  张永普

全会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提升至更关键的位置,“十五五”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事关长远发展。作为高校党员教师,我将发挥科研与育人双重职责,围绕野生动物资源与生态研究,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同时,将以课堂与科研平台为载体,培养具备生态文明意识和科学素养的青年人才,以专业力量服务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学术与教育的力量。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专职组织员  刘纪峰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文件与精神,我深受教育、倍感振奋,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了更深刻认识。作为学院专职组织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仅要带头学深悟透,还要积极开展全会精神学习培训与宣传宣讲工作。同时,要参与学院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协助做好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监督工作,为学院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组织和人才支撑。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培养科副科长  梁家琳

全会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要“强化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企业、科技计划人才集聚培养工程,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作为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者,深感重任在肩。在日常工作中,要紧密结合全会精神,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加强与导师团队的沟通交流,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发展潜能。同时,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研观,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生物技术系党支部书记  陈莎莎

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后,我特别注意到“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把“生物制造”列为需要取得决定性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之一,并对支持创新药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与我从事的生物医药研究高度契合。未来五年,我们将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号召,继续深耕研究领域,努力把国家战略需求融入课程教学和科研指导,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激励学生勇于探索“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为打造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贡献智慧与力量。


生研院与病毒所党支部书记  孙文超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一时代命题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标准的新要求。我们要以更强的责任担当,以更实的行动举措,在专业能力精进、育人模式优化、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切实肩负起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时代使命。


生态学系党支部书记  肖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令人振奋。作为生态学科研工作者和党员教师,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主动对接国家“美丽中国”建设和区域生态文明高地构建的重大需求。我将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等关键领域,力争产出更多创新成果,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实现生态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贡献温大生态人的智慧。


环境工程系青年教师党员  蔡安洪

作为一名环境系党支部的青年教师,我将把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在教学科研中,我会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同时,瞄准国家“双碳”目标开展有组织科研,力争在污染防治领域产出创新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博士生党支部党员  李海艳

作为一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我深刻体会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与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的使命紧密相连。全会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这为我们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注入了强大信心。我将聚焦国家能源战略需求,致力于突破钠电池材料瓶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创新成果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硕士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宣传委员  周青禾

全会明确“十五五” 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美丽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聚焦全会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把握前沿科技,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筑牢能力根基,用所学破解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等现实问题,为实现“十五五”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硕士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副书记  甘洋洋

全会提出“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生物学科教学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我深知生物教育与国家战略的紧密关联,我们需深耕学科前沿,将生物学知识等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作为支部副书记,我会带头践行“为党育人”使命,组织跨学科教研、科普服务等党日活动,在科研与实践中锤炼本领,争做新时代青年党员,为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硕士研究生第五党支部  俞金礼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教育优先发展”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战略布局,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化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也作为即将踏上讲台的储备教师,我深刻认识到生物学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科学思维的启蒙、创新能力的孵化。面对“十五五”规划对科技人才的新需求,我们需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突破传统“记忆式”教学,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教育动能,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书写青春答卷。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陈雨涵

学习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深刻认识到,唯有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实干动力,立足岗位深耕细作,在创新实践中勇挑重担,才能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今后我将持续深学细悟,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紧跟部署砥砺前行。


图文:刘纪峰

审核:李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