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温州顺利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动物学会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主办,温州大学承办,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独家赞助。共有3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71家单位的代表参加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以回顾大会十年发展历程、感恩前辈并启迪未来发展为主题,聚焦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不同类群的动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应用生理生态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学术交流。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动物学会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温州大学计翔教授主持。温州大学纪委书记杨林书、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阎秀峰教授、中国动物学会副秘书长杜卫国研究员分别致辞,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柳劲松教授分别就会议发表致词和介绍学术研讨会十年历程。本次会议邀请了4位专家作大会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德华研究员作题为“孙儒泳院士的学术贡献和学术思想”的学术报告,向我们缅怀老一辈科学家在动物生理生态学领域做出的贡献及其学术思想;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院士John R Speakman作题为“Impacts of temperature on reproduction in small mammals”的大会特邀报告,向我们介绍了气候对小型哺乳动物不同时期食物摄入和能量摄入的影响;中国海洋大学董云伟教授报告了“生物对气候变化敏感性:以潮间带贝类为模式系统”;浙江万里学院葛楚天教授报告了“龟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边疆晖研究员和重庆师范大学付世建教授等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此外,研讨会就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爬行类等多个研究领域展开专题报告。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杜震宇教授、辽宁师范大学董维兵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薄亭贝博士后、温州大学解雷博士、陕西师范大学王宏元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琼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叶银子博士后分别作题为“卵黄蛋白原1(VTG1)在鱼类繁殖发育中的功能机制新探”、“两栖类皮肤抗菌肽chensinin-1b类物的抗癌活性及其体内靶向递送系统的构建”、“小型哺乳动物食粪行为对肠道菌群和记忆认知的影响”、“硝酸盐对中华蟾蜍母源性和内源性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Altered temperature affect body condition and 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in Bufo gargarizans tadpoles”、“气候变暖对荒漠蜥蜴存活率的影响及生理机制”、“Molecular sensors for temperature detection during 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 in turtle embryos”等专题报告。
本次大会安排了5个优秀青年动物生理生态学工作者报告、34个教师专题报告、39研究生报告和42个墙报。会议学术交流内容涵盖了动物生理生态学学科的各个领域,涉及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各主要动物类群。经专家现场评选,从研究生报告中产生“优秀口头报告奖”一等奖六名、二等奖十名和优秀奖二十三名,“优秀墙报奖”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六名和优秀奖三十三名。另外还评选出五名优秀青年工作者。
本次会议在会前还开展了“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技术及方法培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德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John R Speakman院士、温州大学柳劲松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陈秋生教授、兰州大学李欢研究员、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于长青教授分别做了“动物能量学发展”、“用双标记水方法( doubly-labelled water)测定能量消耗”、“鸟类生理生态学研究技术和方法”、“细胞形态学方法在两爬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技术”的报告。这次培训会为从事动物生理生态学工作的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闭幕式由中国动物学会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李宏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边疆晖研究员作了大会总结报告。闭幕式上还向优秀动物生理生态学青年工作者、优秀研究生报告奖、优秀墙报奖获得者颁奖。会议确定了第十一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由广西师范大学承办。主任委员计翔教授致闭幕词,并就今后的学会工作做了安排。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我国动物生理生态学领域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动物生理生态学领域科研人员搭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