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19 日下午,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在南校区 10B202 报告厅成功举办了 “生命之源” 论坛第三十一期暨考博经验交流会。本次交流会邀请了六位成功考取博士学位的优秀研究生作为主讲人,他们分别是何家轩、沈琪皓、张雨洁、张昕宇、彭晨曦和赵启航。他们结合自身经历,从考博目标确定、院校专业选择、备考计划制定,到面试技巧打磨等方面,毫无保留地向同学们分享了考博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与深刻心得。

第一位主讲人是来自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何家轩,研究方向是天然活性物质开发利用。他分享了博士申请全流程核心的策略,包括申请前的科研深度积累与精准自我定位、申请中的导师匹配方法论、高影响力文书写作技巧及高效套磁实战模板,以及决策阶段的面试应答策略与 offer 评估体系。

第二位主讲人是来自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的沈琪皓,他的研究方向是废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他结合自身在科研创新与成果产出过程中的体会与个人的升博经历,围绕科研准备、实验技巧、文献阅读方法以及升博前的关键准备工作与大家进行交流。

第三位是来自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赵启航,他的博士专业是环境科学,基于野外调研开展藻类学、分子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他重点强调科研成果的重要性,需尽早规划实验并发表文章并且强调了考博的笔试面试、择校择导及信息战的重要性。

第四位主讲人是来自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张雨洁,他的研究方向是森林土壤酸化。他建议有读博目标的同学前期要积攒 SCI 文章、打好专业基础,提前准备好含科研成果的简历,选择合适的学校和导师。

第五位主讲人是生物学专业的张昕宇,研究方向是猴痘病毒。他首先对博士入学途径进行介绍,他强调前期准备关键在于文章、简历和心态,最好有 1 - 2 篇 C 刊或 SCI,简历要精炼,最好有突出的科研成果。在确认对科研有热情的情况下再细致规化。最后,他建议提早通过英语六级或雅思或托福并且坚定自己的坚定目标。

第六位是资源与环境专业彭晨曦,研究方向是光谱与质谱成像在生物与环境样本中的分析应用。他和大家主要探讨了读博的目标与预期。他首先提出了读博的几个常见目标,并建议大家在决定读博前明确自己的目标。接着,他讨论了读博的预期回报,同时提醒大家要理性看待这些预期。

在活动最后,主讲人们与同学们围绕专业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针对同学们普遍关心的如何平衡科研与考博复习、联系导师等问题,给出了实用建议,现场气氛活跃融洽。本次博士经验分享交流会,不仅是一场经验分享,更是一次精神的鼓舞和方向的指引。六位优秀的主讲人凭借他们真实的经历、深刻的感悟和实用的建议,为正在博士道路上探索前行的师弟师妹们点亮了明灯,为同学们勾勒出清晰的成长路径。

(通讯员:王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