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随着一声“开捕咯!”的嘹亮号令,蓄势待发的近三百名师生校友应声而动,温州大学明心湖畔瞬间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与生态科研深度融合的“渔”乐盛宴火热上演。

“渔”获满满,共享丰收喜悦
“快!围住它!”“哇,这条鱼真大!”现场的欢呼声、欢笑声与 鱼儿扑腾的水花声交织一片,汇成一首丰收的欢歌。活动尾声,同学们怀抱沉甸甸的“战利品”,脸上洋溢着通过辛勤劳动收获的纯粹喜悦。更让这份喜悦得以延续的是,次日学校食堂特意开设免费鱼宴窗口,将师生亲手捕获的鲜鱼烹制成佳肴。大家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再度回味捕鱼时的热烈场景,盘中餐由此成为劳动价值最直观、最温暖的体现。

全程护航,研会彰显组织力量
本次活动由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不仅是一场体力与智慧的趣味比拼,更是一堂以“劳动创造幸福”为核心的生动实践课。活动背后,是生环学院的研究生们从课堂走向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深度参与。从渔网、水桶等物资的搬运与统筹调配,到活动场地的细致分区;从一支责任心强的“水下安全员”队伍全程护航,到开幕环节气势恢宏的击鼓表演——每一个环节的周密筹备,都体现了研究生们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奉献担当精神。评比环节中,研会志愿者迅速架设称重设备,精确记录每份成果,确保评判公正。当“最佳捕手团队”与“巨鱼之王”奖项揭晓时,现场掌声雷动,将劳动的成就感推向高潮。

知行合一,科研守护生态名片
据悉,本届捕鱼节收获各类鱼超100斤。这些鲜活的鱼儿,不仅是欢乐劳动的成果,更是明心湖良好生态的“活名片”,其背后凝聚着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群体多年来的科研智慧与治水努力。作为科研实践的主力,生环学院研究生们长期以明心湖为天然实验室。他们通过种植苦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净化水质,科学投放鱼苗维持生态平衡,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切实的治水成效。从活动前期的专业策划到现场的科学组织,研究生志愿者们的全程参与,展现了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综合能力。

“劳动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在总结活动时强调。他指出,依托专业科研进行水生态治理,亲手参与捕鱼感受丰收喜悦,以及后续将持续开展的水草种植维护,每一环节都是最生动的劳动教育载体,让同学们在亲身实践中,将生态保护的理论认知内化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科研使命感。
此次捕鱼节的成功举办,让明心湖成为学生们劳动教育的创新课堂与科研实践的延伸平台。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劳动育人”的理念,设计更多贴近研究生成长需求的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深度融入学术科研与人格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助力培养更多兼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让科研之树在劳动沃土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图文:李烨华、陈艳
初审:赵舒展、戴胜杰
复核:周领
发布审核: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