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成果 - 正文

生环学院赵敏团队在抗生素影响底栖动物强化型人工湿地脱氮及温室气体排放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日期:2025-08-21浏览量:

近日,我院赵敏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发表了题为“Antibiotics and benthic fauna diversity affect nitrogen removal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by changing enzyme activity and microbial community”最新研究。该研究聚焦抗生素污染对人工湿地(CWs)氮去除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深入探究了底栖动物多样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在单一底栖动物系统中,抗生素提高了出水氮浓度,而在无底栖动物系统中则使硝态氮降低了42%。抗生素和底栖动物多样性显著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无抗生素时,三物种系统单位氮去除的GWPCH₄+N₂O+CO₂最低(降低265%);有抗生素时,岸溪摇蚊幼虫(C. riparius)系统最低(降低637%),且抗生素进一步增强其效应(降低372%)。总体表明,无抗生素条件下提升底栖动物多样性有利于污染物去除和减排,而在抗生素胁迫下,引入耐受性关键物种C. riparius更有效。

该成果揭示了无抗生素时提高底栖动物多样性可协同增强脱氮与减排,而在抗生素胁迫下引入耐污关键种是更优策略,为人工湿地的污染治理与碳中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由温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我院2023级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况光倩为第一作者,韩文娟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国家城市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共同参与。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25.13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