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决赛圆满结束,全国共有590所高校的7458支队伍同台角逐。其中,生环学院2支队伍晋级国赛,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默契的团队配合、出色的汇报答辩,最终披荆斩棘获得国一等奖2项。

项目名称:禁食胁迫下欧亚树麻雀的基础产热调控与消化道表型可塑性的适应性响应
指导老师:柳劲松
团队成员:金鸿、夏绮、吕康佳、高梓晴、朱晓琳、王守慧
项目介绍:食物作为季节变化中的重要环境因子,在不同食物条件下鸟类对能量的需求不同,其产热指标及消化道形态往往发生可塑性改变以适应不同的食物质量和可获取性。重要的是树麻雀在禁食期间的基础产热机制及消化道形态的适应性调节尚未被探索。本项目通过测定并比较不同禁食状态下欧亚树麻雀在基础产热和物质代谢相关指标变化,从能量学角度探讨小型鸟类应对不同禁食时间发生表型可塑性变化的一般规律。结论显示不同禁食状态下,欧亚树麻雀发生一系列产热和代谢变化,包括肝脏和肌肉中S4R和CCO活性的变化、血清中T3和T4水平、av-UCP蛋白表达水平和甘油三酯等代谢通路的变化,以及消化道形态的年变化。上述指标的显著变化说明树麻雀可以通过形态学、生理学、酶学和内分泌学的调整共同促进其在禁食期间的基础产热的灵活适应性变化。通过下调器官的细胞有氧能力和血清甲状腺激素来降低代谢产热作用,通过改变消化道形态及容量来提高获取能量的效率,可能是树麻雀在禁食期间的重要生存策略。

项目名称:“参参”不息——低值海参高值化利用技术领航者
指导老师:苏来金
团队成员:李子豪、胡宏苑、吴世栎、朱奕衡、金芸娇
项目介绍:我国沿海蕴含丰富的海地瓜资源,但因重金属超标、加工困难等原因长期未能有效开发,渔民捕获后均大量丢弃,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渔村环境污染。项目负责人出生于渔民之家,深知渔民生活的不易和大量野生海参浪费的窘境,心怀科技赋能海洋生物资源的梦想,带领团队经实验取得海参糖肽提取技术的突破,首创重金属机械+酶解组合脱除技术,创新海参靶向糖肽降解和三级降膜分离提纯技术,并获权威专家认可与检测机构认定,致力于向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企业提供高端海参糖肽配料。本项目通过优化商业模式,在为高端配料行业提供更优质原料的同时,技术赋能海地瓜产业链,构建土特产高值化利用新模式,以青年之姿引领渔村发展共富路。
据悉,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CULSC)是国家级A类竞赛,也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顶级赛事之一。竞赛分为科学探究类和创新创业类两个赛道,每年举办一届,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和铸造团结合作精神。

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学院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通讯员:吴雨田)